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类型 > 2型糖尿病 > 正文

2型糖尿病治疗新探索

2014-06-11 10:08:53  来源:糖尿病网    转载

面对糖尿病日益严峻的流行现状及不甚理想的治疗效果,不断探索治疗新模式及开发新药物具有深远的意义。各种糖尿病防治共识和指南的产生,都是基于各种临床试验结果(指南)及诸多临床医师的经验(共识),并根据新发表的结果进行不断更新。然而,无论应用何种治疗方式或药物,治疗方案都必须满足患者实际需求,才能真正体现糖尿病个体化治疗。

探秘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

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缺陷为特征,其自然病程为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受损(IGT)和(或)空腹血糖受损(IFG)、糖尿病,最终导致多种并发症。β细胞功能在病程中逐渐衰退,但初始衰退远早于预期。有研究发现,处于IGT阶段的患者,β细胞功能丧失已高达80%。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现行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对于血糖控制的总体效果不理想。分析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可归纳如下:①现行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较保守,一般遵循“阶梯式”原则,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当患者不得不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严重衰退;②未能实现个体化治疗;③医师处方降糖药较为保守且缺乏可阻断甚至逆转β细胞功能衰竭的新药。

更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常将胰岛素作为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后的最终手段,却忽视了早期胰岛素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尽快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部分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并延缓并发症发生。

新模式强调早期、联合及合理应用胰岛素和新药

针对现行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的不足之处,有学者提出了糖尿病治疗新模式。新模式包括早期干预,即在糖尿病前期(包括IGT和IFG),甚至肥胖和高胰岛素阶段就进行饮食调整及体育锻炼(中国大庆研究、DPP研究和ADDITION研究已充分证实其价值和重要性);在诊断伊始即给予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包括餐前胰岛素治疗、口服单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等新药治疗。

新模式提出,在强调早期强化应用胰岛素的同时,必须重视合理应用,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降糖目的。因此,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治疗达标”原则;②胰岛素治疗应尽可能恢复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③治疗方案应简便易行;④正确掌握胰岛素初始治疗的时机;⑤通过选择适当的胰岛素制剂和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低血糖;⑥让患者在糖尿病管理的综合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⑦制定有效的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

具体而言,对于血糖水平较高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在启动胰岛素治疗后,随着糖毒性下降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必须及时调整(多为减少)胰岛素剂量,否则患者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由于老年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对低血糖反应性差,因此更要格外重视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放宽其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显著优势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早期胰岛素治疗获益的报道屡见不鲜。1997年,以色列学者对1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然后停药。此后有9例患者仅通过饮食控制即可使血糖保持正常水平达3年以上。这项研究证实了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的,且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岛分泌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还促进了人们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全面探索。另有研究提示,空腹血糖控制在5.6mmol/L以下是恢复生理性双相胰岛素分泌模式的重要前提,而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恢复这种生理性分泌模式。国内学者近期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更好地恢复并维持。

肠促胰素治疗2型糖尿病新焦点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这种额外效应被称为“肠促胰素效应”。此后研究进一步证实,这种效应所产生的胰岛素占进食后胰岛素总量的50%以上。正常人进餐后,肠促胰素分泌,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也称为抑胃肽,GIP)作为2种主要的肠促胰素,在2型糖尿病及IGT者中的分泌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下降。由于上述“肠促胰素效应”受损,β细胞对口服葡萄糖的反应敏感性显著降低,导致血糖升高,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之一。

研究表明,肠促胰素在血糖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减少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降低血糖。此外,肠促胰素还有上调胰岛素基因表达,促进胰岛素合成及β细胞增殖等作用。

目前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药物包括DPP-4抑制剂及不被DPP-4识别的肠促胰素类似物,两者存在一定区别。就使用方式而言,DPP-4抑制剂为口服制剂,方便用于临床;而肠促胰素类似物则需注射。就作用优势而言,肠促胰素类似物可改善血糖控制,延缓胃排空,并抑制食欲,从而减轻体重;DDP-4抑制剂不会引起体重增加。

(责任编辑:付子颜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看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详细>>

2型糖尿病如何治疗?看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详细>>

2型糖尿病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2型糖尿病治疗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因为2型糖尿病的病理比较混乱,并且在治疗上看不到明显的进展,所以很多患者都不肯再介绍治疗,导致病情的预防……详细>>

2型糖尿病治疗

现实生活中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好的护理。糖尿病患者遭受很多的影响,但是糖尿病患者应该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办法逃避了,糖尿病要注意好的治疗,糖尿……详细>>

2型糖尿病治疗时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或接近目标水平,通常医生会开一些降糖药。不过,由于不同类降糖药的作用机……详细>>

  • 张忠辉

  • 杜翠芬

  • 刘仕群

  • 马承红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