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治疗 > 糖尿病运动 > 正文

长期不运动易导致糖尿病 如何防治?

2017-01-10 07:33:25      家庭医生在线

糖尿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现如今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逐渐增多的一种疾病,那么长期不运动也会得糖尿病吗?要想知道答案就要求我们知道糖尿病的病因都有哪些,如何用运动来预防糖尿病?

四因素可导致糖尿病

1、体力活动。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现糖尿病。相反,若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

2、遗传因素。在部分糖尿患者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 或母患非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五,如父母均患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

3、感染。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许多病毒可引起胰岛炎而致病,包括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4、大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以上四点就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些病因了,对于这些病因,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既有一些是我们不可以改变的遗传因素,也有一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生活习惯的问题,例如长期不运动也会得糖尿病,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好防范,还是可以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如何通过运动防治糖尿病?

据有关糖尿病专家指出,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治疗方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适当的运动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增进适应性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感,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

当然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年龄、身体条件和病情的不同,所做的剧烈程度也因人而异,根据体内物质代谢的状况可将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可根据每分钟的心脏跳动次数和呼吸频率进行区分,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采用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一般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而无氧运动是指强度大、节奏快、运动后心脏跳动每分钟可达150次左右、呼吸急促的剧烈运动,如快跑、踢足球等。

不过,专家提出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需经医生检查批准后方可开始进行运动治疗。运动前要注意检测血糖,血糖高于15MMOL/L时不要运动;若血糖过低,则应加餐;运动前多饮水;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并佩带糖尿病病人信息卡。运动前还需进行5-1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热身运动;需避免屏气动作,因屏气可使收缩压升高;应注意在运动时穿宽松的衣裤、柔软的棉线袜、合脚的运动鞋。

在运动中,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运动结束时需做5-10分钟的整理运动,如弯弯腰、踢踢脚等,使心率恢复至每分钟比静息时高10-15次的水平后再坐下休息。运动可引起食欲增加,应注意饮食控制及药物调节。

每周锻炼3-4次最为适宜,运动锻炼不应间断,若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效果及积蓄作用将减弱,每次活动时间自10分钟始,逐步延长至30-60分钟,其间可穿插必要的休息时间,一天中适宜的运动时间为早晨或下班后,进餐一小时开始为宜,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进行运动。

(责任编辑:潘玮璐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糖尿病怎么办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

这些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 如何防治?

如果把健康的人比作一张白纸,那得了糖尿病,就好比被贴上了黑色标签。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人群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但他们往往又是……详细>>

长期打呼噜易诱发糖尿病 如何预防?

不少人认为,鼾症就是打呼噜,算不上什么大事儿。然而国际糖尿病联盟新近发表的专家共识提出: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俗称鼾症)患者要常规做糖尿……详细>>

传统中医如何防治糖尿病?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现在的人都能完全按照古人的防病理念生活,糖尿病患者就不会这么多。详细>>

如何防治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老年糖友常见的病症之一。预防糖尿病极为重要,主要防治措施7个。详细>>

排尿不尽或是1型糖尿病导致 如何防治

糖尿病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日常生活中许多小的习惯也会导致糖尿病,那么糖尿病病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了解下:详细>>

  • 张忠辉

  • 杜翠芬

  • 刘仕群

  • 马承红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