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知识 > 糖尿病病因 > 正文

糖尿病病因有这些 日常如何预防

2017-09-18 08:21:21      家庭医生在线

糖尿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一旦患上糖尿病对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什么会导致糖尿病呢?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预防糖尿病呢?

糖尿病病因有什么?

1、遗传因素

在很早以前,国际医学界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调查与实验发现,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发病机率要普遍高于正常家庭的人群。主要遗传途径是基于某类特种细胞染色体出现多基因的变异而遗传给后代的。根据现有医学资料可见,多基因变异只会使个体出现糖尿病易感性,而并非是糖尿病本身,这种病症的易感性再加上后天的环境因素,如肥胖、感染等,就可诱发糖尿病。

2、环境因素

有鉴于遗传因素的阐述,我们可以得知,环境因素对于携带有糖尿病易感性的人群尤为敏感,通过不良环境因素的入侵,这类人的发病机率更高。在临床医学上,环境因素是诱发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因,对医学研究而言其意义重大。环境因素内含五大因素:

病毒因素:截止到目前,医学界关于病毒感染诱发糖尿病的案例屡见不鲜。生活中导致糖尿病的因素都有哪些?当前被确认出与糖尿病相关的病毒种类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入侵人的体内,并成为细胞坏死或免疫力功能丧失的元凶。

肥胖因素:肥胖的医学定义是指个体超过正常体重的20%,有无数的案例都表明:体重正常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机率要低于一类肥胖症人群。肥胖症的出现多由家族遗传,或者是基于后天的不良饮食习惯而致的。肥胖症的维持时间越长,糖尿病的感染率就越高。

饮食因素:研究表明,正常人常摄入冷藏的或是存放已久的肉类,烟熏类食品,也可能会诱发糖尿病。在临床研究中,有学者曾利用幼年时期的动物作测试,使其摄入烟熏肉,此后动物出现了糖尿病病症。

营养因素:在非洲或东南亚等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人们由于长期摄入木薯,营养不良现状较为普遍,直接降低了蛋白质的摄入量,最终影响到了胰腺的功能。除此以外,有临床医学报告也指出,蛋白质的长期缺损,可造成胰岛素分泌量的下降导致糖尿病出现。

化学因素:国外某些医学实验,曾指出一类化学毒物也是诱发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但是目前尚未得到确切的证明,在此列出仅作为参考。

日常如何预防糖尿病?

1、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2、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3、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4、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5、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6、饮食疗法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责任编辑:庄闲婷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糖尿病如何预防 糖尿病预防 糖尿病

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和饮食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的常见因素,不良饮食习惯会诱发糖尿病,经常吃加工类的食品会影响……详细>>

年轻人如何预防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糖尿病的预防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分型预防,其中包括对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还有就是预防糖耐量减低者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详细>>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有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地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经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5%,并且每年在以10%左右的速度不断上升。那么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那……详细>>

糖尿病人如何预防ED?

糖尿病专家指出,糖尿病ED是男性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给男性糖友们带来了不只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多是精神上的损害,男性糖友要预……详细>>

应激性糖尿病如何预防

应激性糖尿病是指在严重急性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性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暂时性糖尿病。那么……详细>>

  • 张忠辉

  • 杜翠芬

  • 刘仕群

  • 马承红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